Legal Research


【概要描述】企业常年法律服务工作并不简单,甚至可以说是对律师要求很高的工作。既要有法律知识的广度,亦须有分析问题的思想深度。
企业常年法律服务工作并不简单,甚至可以说是对律师要求很高的工作。既要有法律知识的广度,亦须有分析问题的思想深度。
"满足客户要求,客户没有不满意,满足客户需求,客户满意" 满足常年客户的要求,其客户固然没有不满,但是往往没有深切认识到律师的必要性,律师与客户粘合度也不高。故而理解客户需求满足客户需求,才能够充分发挥律师的作用,真正体现律师价值。
那么客户需求是什么?不仅仅是针对某个单一问题就事论事,而往往是要从其所属行业,当前所处阶段,企业短期目标及长期规划等综合侧面去理解,并据此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没有整体,遑论局部,没有系统,难解个性。每一个技术解决方案,往往都具有某种全局性的影响,那么单独事件法律辐射范围多广?会影响到哪些侧面?这都需要律师去考量。对于司机的要求是"预判式驾驶",那么律师对于自己的工作亦然。
一、充分了解并理解我们的常年服务对象(广度)
怎样才算是了解并理解我们的服务对象?从哪些方面去了解并理解?如能
做到这一点,一个有着充足常年法律服务经验的律师可以非常出色的完成企业并购重组的尽职调查工作。并购重组莫不是以对目标企业的了解为基础的,是以一个全方位法律视角解构一个目标企业。而常年法律服务工作为律师恰好积累了庖丁解牛的经验。
(一)了解服务对象所处的行业及商业模式、盈利模式
目标对象所处的行业,有其特殊性规定的,当最早发现并迅速学习掌握,这是对企业的个性化规范,失之将有方向性工作错误。谈企业运营的合法合规,首先当关注此宏观基本面。这影响到企业的民事行为能力,经营的基本合法性问题。
之后关注企业的商业模式,盈利模式。读懂企业的商业模式,盈利模式,企业商业活动的合同类型、合同特征及适用的法律领域等等顿时脉络清晰的浮现出来,即使我们尚未看到企业的合同版本,但是已经可以有预判。任何具体的工作都会落入律师已经搭建好的思想框架中,主动而有序。
(二)了解服务对象的股权结构、组织类型与治理结构
从企业投资人身份属性来看,国有单位、外国机构、一般身份,导致企业本身具有特殊性质,其经营行为分别适用不同的法律规范。
从其组织类型:公司?(有限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合伙?独资企业?据此再去划分规范领域。
从治理结构看,能看出企业的发展阶段及其发展阶段的要求,而且律师应该注意到在个别情况下,律师可能会陷入一种尴尬:股东之间;职业经理人与股东、企业之间;股东与企业之间存在着冲突与矛盾,有时候甚至是很激烈的冲突。但是冲突各方却会分别就同一冲突问题征询律师意见,此时律师的角色要求就陷入困境。所以律师开始就要发现企业治理结构中的特点,以及准确确认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明确律师服务对象,审慎法律服务。
(三)了解服务对象的组织架构
企业的运营,是各个工作部门协同的结果,组织结构的设置可以反映企业人力资源的配置能力、管理幅度、管理层级等各方面内容进而理解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发展状态,实际控制人的思维等。法律建议,尤其是合同的修订均是理想化的建立在一个完美的平衡态甚至更偏向于服务对象一面的基础上,但现实总是有倾斜,故此法律建议可能不会被完全采纳甚至无法落地乃至被批判,对此律师当站在更高的视角上坦然面对。
(四)了解服务对象主要负责人的基本履历
良好的沟通才可能有效输出我们的思想与建议,但是用什么样语言方式沟通,以什么为媒介沟通则要考虑沟通对象的职业履历,职业习惯。用更为准确的专业用语?还是学习“马背上的法庭”讲的更通俗些?是必定反复书写备忘录、开会,还是着重简易口头沟通?律师固然有其一套工作准则、工作方式,但是也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而非万年不变。保持专业的沟通方式但也要注重融合。
(五)了解服务对象的完整业务流程
了解业务流程,意味着能理解契约中存在的风险环节,合同不过是商业思想目标及具体实施方式的细节化和固定化,细节就是流程就是步骤,不懂业务脱离业务,也就脱离了法。
上述仅仅寥寥几个侧面,略作一窥,可以说覆盖了几乎所有法律领域。律师提供常年法律服务要具备非常综合的法律知识及实践能力。当前针对常年客户的法律服务,有律所提出“合规”一说,将企业法律合规服务反复申明,实际上本属于常年法律服务范畴,只是换了一个新名词而已。并且力图用“合规”一词来阐述常年法律服务的“核心”,但其实“合规”仅仅是常年法律服务的一部分,而不是全貌。
常年法律服务可以包括两个层面“合规”及“战略”。企业能否用好常年法律服务固然有其自身认识的原因,也需要有律师的努力推动,律师须注意发现客户需求,而非做简单的执行。
二、预测争议方向与趋势(深度)
常年法律服务难为之处:合同是律师起草修订的,合同履行中出现的冲突又是律师提出了解决方案,然而争议无法避免时,又是同一律师或事务所解决诉讼,这将是一系列被检验的过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既是律师面对的挑战但也是检验真金的机遇。
根据企业的自身状态,各种合同类型,均可以预测未来争议的可能趋向,因此不熟悉诉讼,不擅长诉讼举证思维,难于做好常年法律服务,至少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知未来难定既往,常常被困惑纠缠。
故此常年法律服务,看似非诉业务,但是饱含了诉讼思想。似是一般性的非诉法律服务,但融入了并购重组等专项法律服务的所有侧面,能够出色的提供常年法律服务,也必定能够做一个优异的投行业务律师。
版权所有©北京市君都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05076816号-2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