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Latest News

工期索赔求偿与鉴定最新规范路径指引 ——评北仲《工期索赔(鉴定)及争议仲裁指南》

访问量:

  前言:

  为给建设工程工期延误和索赔争议及仲裁中的工期鉴定程序提供参考和指引,提高工期延误争议的处理水平,规范因工期争议仲裁案件中的鉴定行为,北京仲裁委员会于2017年以科研基金资助项目,开展了“建设工期延误与索赔研究”,在此基础上课题组共同编制了《工期索赔(鉴定)及争议仲裁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本所主任谭敬慧律师作为《指南》编制课题组的主要成员,参与课题研讨并担任《指南》主笔人之一。

  关键词:工期索赔 鉴定 仲裁

  《指南》共分为九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工期争议索赔证据资料、工期争议鉴定方法及相关准则、工期延误分析流程、与工期延误有关的索赔、工期争议索赔鉴定的仲裁程序、工期争议索赔仲裁。其中,《指南》对证据资料证明内容、鉴定程序启动条件以及工期延误分析准则等事项的要求,为工程仲裁中工期争议鉴定与仲裁提供了较为清晰的框架。

  一、明确证据资料证明内容

  《指南》对工期索赔申请人及被申请人应当提交的证据资料作出了明确要求,除了应当具备证据“三性”即合法性、关联性、真实性外,当事人提交的证据应当能够证明如下内容:1)对工期的影响情况;2)与工期索赔的关联性;3)主张工期索赔的事实依据和合同依据;4)工期索赔和费用索赔的计算;5)与索赔事件有关的记录。

  二、明确鉴定程序启动条件

  《指南》明确,工期鉴定程序的启动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当事人有主张工期延误的具体请求;2)申请鉴定的一方当事人有初步证据证明存在工期延误的事实,该事实包括延误事件发生的事实和证明延误结果产生的事实。即工期鉴定的启动应当以当事人能够初步证明工期延误发生为前提。

  三、介绍工期延误方法准则

  此次《指南》中,对国内外常用的五大工期延误分析方法:计划影响分析法、窗口分析法、时间影响分析法、实际与计划工期对比法、影响事件剔除分析法分别进行了介绍,并明确了工期鉴定认定开竣工日期、确认延误工期、分配时差、分配共同延误责任等事项的鉴定准则,为工期鉴定提供指引和约束。

  【君都点评】

  近年来,工程项目仲裁案件中关于工期延误争议和索赔的案件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工期相关争议也成为工程项目仲裁案件中难度较大、判别较困难的问题。由于目前国内缺乏工期延误分析鉴定方法与准则,主要依靠专家的主观经验来确定,容易导致工期判定不准确或误判。

  《指南》的编制,即是对如何通过流程的设置及方法、准则的选用,减少主观因素在工期延误的识别及量化方面的影响进行初次探索的成果文件,《指南》借鉴了国内外主要工期延误分析方法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我国在工期延误分析鉴定方面的相关工程实践,对仲裁案件中工期争议索赔证据、鉴定及仲裁程序等多方面内容进行梳理和明确,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期争议及鉴定流程。《指南》的形成在国内具有开创性,对于指导工期纠纷的解决,提升我国工期鉴定质量和规范化水平,将具有重要意义。